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 GB 50511-2010 废止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shaft and roadway of coal mine 收藏

发布日期:2010-07-15

实施日期:2011-02-01

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主编单位:中煤第一建设公司

主要起草人:蒲耀年,马贵纯,李新勇,赵庭煜,孙启凯,张永城,陈文豹,刘玉峰,李功洲,吕广同,陈耀文,范聚朝,吕志江,郭永富,代东生,王玉沛,赵志福,李志清,耿瑞生,杨伟光,周玖功,孙银河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标准书号:1580177·536

出版时间:2011-01-01

售价 45.00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经实践证明有效和成熟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工艺,以多种形式征求了全国煤炭系统有关方面专家和单位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巷工程的施工。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煤第一建设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经实践证明有效和成熟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工艺,以多种形式征求了全国煤炭系统有关方面专家和单位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2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立井井筒特殊法施工、立井井筒的延深和恢复、斜井与平硐施工、巷道施工、暗井和硐室的施工、辅助工作、作业环境及职业危害控制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煤第一建设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有新的经验或意见,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东路52号,邮政编码:05602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煤第一建设公司

参编单位:中煤第五建设公司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平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兖矿集团济三煤矿 唐山开滦建设集团公司

主要起草人:蒲耀年 马贵纯 李新勇 赵庭煜 孙启凯 张永城 陈文豹 刘玉峰 李功洲 吕广同 陈耀文 范聚朝 吕志江 郭永富 代东生 王玉沛 赵志福 李志清 耿瑞生 杨伟光 周玖功 孙银河

主要审查人:张胜利 邓维国 李理化 沈慰安 田乃和 许宜坤 孟凡良 张文 杨维好 王来 顿志林 刘志强 张保连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67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511—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6、4.5.2、5.1.4、5.2.6、8.4.7、10.7.6、11.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

3 施工准备

3.1 一般规定

3.2 井筒检查孔及巷道地质预测

3.3 施工准备的技术原则

4 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

4.1 一般规定

4.2 冲积层施工

4.3 基岩掘进

4.4 永久支护

4.5 井筒穿过特殊地层的施工

5 立井井筒特殊法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冻结法施工

5.3 钻井法施工

5.4 井筒注浆

6 立井井筒的延深和恢复

6.1 一般规定

6.2 保护措施

6.3 自上向下延深井筒

6.4 自下向上延深井简

6.5 井筒的恢复

7 斜井与平硐施工

7.1 一般规定

7.2 冲积层施工

7.3 基岩施工

8 巷道施工

8.1 一般规定

8.2 巷道掘进

8.3 巷道支护

8.4 探、放水

8.5 铺轨工程

8.6 安全构筑物及附属工程

9 暗井和硐室的施工

9.1 一般规定

9.2 暗井施工

9.3 硐室施工

10 辅助工作

10.1 凿井井架及悬吊设施

10.2 立井临时提升及设备

10.3 水平巷道及倾斜井巷的运输和提升

10.4 通风

10.5 排水

10.6 压气

10.7 信号与通信

10.8 供电

10.9 井下照明

11 作业环境及职业危害控制

11.1 一般规定

11.2 井下热害的防治

11.3 井下粉尘的防治

11.4 井下噪声的防治

11.5 健康监护

附录A 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附录B 岩层稳定性分类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制订说明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3 Preparations prior to construction

3.1 General requirement

3.2 Pilot hole of shaft and prediction of geology in roadway

3.3 General principles for preparations

4 Sinking of a vertical shaft by conventional method

4.1 General requirement

4.2 Construction in alluvium

4.3 Driving in bedrock

4.4 Permanent support

4.5 Construction of shaft when encountering special strata

5 Sinking of a vertical shaft by special methods

5.1 General requirement

5.2 Sinking by freezing method

5.3 Sinking by drilling method

5.4 Grouting in shaft

6 Deepening and restoration of vertical shaft

6.1 General requirement

6.2 Protective measures

6.3 Deepening from top down

6.4 Deepening from bottom up

6.5 Restoration of vertical shaft

7 Construction of inclined shaft and adits

7.1 General requirement

7.2 Construction in alluvium

7.3 Construction in bedrock

8 Construction of roadway

8.1 General requirement

8.2 Drivage driving

8.3 Roadway Support

8.4 Mine water prospecting and drainage

8.5 Track laying

8.6 Safety structure and ancillary works

9 Construction of blind shaft and chambers

9.1 General requirement

9.2 Construction of blind shaft

9.3 Construction of chambers

10 Auxiliary work

10.1 Sinking headframe and suspending facilities

10.2 Temporary hoisting and the equipments of vertical shaft

10.3 Haulage and hoisting in drift and inclined shaft&roadway

10.4 Ventilation

10.5 Drainage

10.6 Compressed air

10.7 Signal&communication

10.8 Power supply

10.9 Underground lighting

11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azard hazard

11.1 General requirement

11.2 Control of underground heat

11.3 Control of underground dust

11.4 Control of underground noise

11.5 Health monitoring

Appendix A Classification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ppendix B Classifications of strata stability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0.6 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和构件,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有关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并应具有合格证明。

4.5.2 井筒穿过煤与瓦斯突出地层时,必须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并应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同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1.4 采用特殊法施工的井筒,在冲积层中严禁预留或后凿梁窝。井梁的安装应采用锚杆固定或其他不破坏井壁的方法。单层井壁的锚杆深度不应超过井壁厚度的3/5,双层井壁的锚杆深度不应超过内层井壁厚度的4/5。

5.2.6 穿过马头门、硐室、巷道的冻结管与地层之间的环形空间必须封堵充填,充填长度自马头门、硐室、巷道顶板向上不应小于100m。

8.4.7 在探放水钻孔施工前,必须通知邻近巷道的施工作业人员,并应预先确定避灾路线。

10.7.6 立井、暗立井、斜井或斜巷施工时,工作面、吊盘、井简中间转水站、井口信号房、斜井或斜巷中部车场、绞车房及调度室等重要工作和指挥场所.必须安装本安型通信设备。

11.3.2 井巷工程的施工,必须采取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放炮喷雾、洒水出矸、冲刷岩帮、设置水幕、加强通风等防尘措施。

浏览足迹